水韵潺潺,滋润万物生灵;书香幽幽,培育芸芸众生。为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辐射作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搭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逐步实现教育共同富裕,同时为方便来自全市各县区的一线教师成员顺利完成繁忙的教学工作,实现跨区域共拼学习,聚云端共屏研讨,最终达到集合力共频成长,夏晓华名师工作室于2023年6月30日晚上开展市级和县级工作室联合线上阅读交流活动。本次共计29名成员参加。
活动内容分为“听说读写”,成员共读一本书,线上抽签决定成员分享阅读《学习论》的心得,再由夏晓华名师总结分享经验,最后收集成员文字形式心得。
林迪迪老师重读了该本书,着重分享了她对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认识与理解,进一步解析了理论中的相关内容,如观察学习、自我效能感等,同时将此理论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
胡冬雪老师论及自己在读书过程中的困难与收获,并从赫尔的学习理论中总结反思自己的教育和学习方式。
陈成收老师分享了自己如何去读懂这本书的方法及对第一章的理解。由于本书较为理论化抽象化,他采取了二次重读和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梳理理解本书的内容,一目了然。
林拓老师带着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阅读,通过布鲁纳认识结构学习理论的学习,来为学生解决“为何读书?”的迷惑,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强调形成学生能力的动机。同时他也利用斯金纳强化原理,引导学生对掌握的知识进行强化记忆。
李倩楠老师利用书中桑代克的迷笼实验给她带来的启发,结合自己教学中的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问题,利用书中的理论指导实践,制作了小程序辅助数学学习,并取得一些实效。
倪阿亮老师通过本书的阅读,结合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意识到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更着重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让学习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希望能够做到教师和学生的协同进步。
潘小芳老师阐述了自己对格式塔学习理论的理解,强调顿悟学习,把握事物本质才能更好学习。同时她结合平时的工作与学习进行了深刻地剖析,如创设问题情境、变式练习等,强调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探索和发现,达到对问题的理解。
徐成浩老师通过观察身边的现象,学生为何喜欢玩游戏以及自己在项目化学习教学设计等实践,在二次阅读后结合书中的斯金纳强化理论与布鲁纳认识结构学理论来理解,并意识到这本理论书籍将会伴随他一路学习。
施孙平老师结合斯金纳的强化原理,在日常教学过程当中,把熟悉的具象的东西作为教学中的一个强化物,使抽象的数学具体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朱梦梦老师由格思里的邻近学习理论得到以下启示:在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第一次经验的习得,夯实知识原点的学习;备课时应关注学生学情,遵循“最近发展区”原则,聚焦教学目标,搭建适合的学习支架。
朱博老师也分享了自己如何利用周边的有趣的案例素材来辅助理解书中的理论知识,通过故事引发思考,并将启发其应用到教学中。
最后夏晓华老师就“缘由、惊叹、思考”六个字对此次的分享做了点评总结,并分享了自己读这本书的经历,也讲述了自己从这本书中所受的益处,鼓励我们继续读好这本书,也给我们指明了一个新的方向。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