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8日,浙江省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关键问题解决”专题研讨活动在浙江省温州中学成功举办。活动旨在推进浙江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标新课程指导纲要,提升高中体育教师新课程关键问题解决能力。本次活动由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主办,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浙江省温州中学共同承办。活动主题为“学练评”一致性学校体育新样态,活动内容包含课堂展示、课外活动展示和论坛交流。来自浙江省各地市教研员、专家、骨干教师600余人参与此次活动。
12月18日上午,与会人员观摩了温州中学课外活动展示。在温州中学的校园主干道、篮球场、排球场、田径场上,学生通过环校跑、篮排球专项技术练习、篮排球班际比赛、体能操、搏击操等多样的形式,分层分项进行学习活动。为满足不同项目、不同能力学生的运动需求,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了不同难度的练习方式。学校始终以“兴趣为导向、模块为框架、课程为主干、活动为依托”的原则,致力于学练赛评的一体化的体育活动。
随后,温州中学郑翔展示了题为《体能运用方法5:pvc杆+弹力带力量组合》的课堂,本节课在浙江省教学转型背景下,设计了目标明确、内容丰富、情境真实、互动良好的学习活动,将分组学练贯穿始终,凸显“学练赛评”一致性。课中教师利用PVC杆和弹力带,在EMOM的训练模式中,根据器械组合练习刺激目标肌肉群,负荷高、强度大。
课后,温州中学陈宗珊教授和金华外国语学校王红良教授分别对课堂进行了精彩的点评。他们都表示,要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在全面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充分挖掘体育的育人功能,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使学生在真实的“学、练、赛、评”的情境中增强体质、享受乐趣、健全人格、锤炼意识。
12月18日下午,温州中学陈珑珑带来题为《排球传垫组块技术的运用方法:班际比赛》的精彩课堂。本节课利用大单元教学,改变了孤立、碎片化教学,让学生结合所学的垫、传组块技术,在比赛中加深对技术的运用,形成丰富完整的比赛体验。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将学生技术进行实时量化统计,呈现直观的反馈与评价,帮助学生了解团队的长处与不足,促进团队反思,达到促进自我发展的目的。
接着,温州中学进行班际联赛决赛展示,学生参赛、学生指导、学生执裁、学生解说、学生啦啦队,在全过程学生深度参与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充分展示了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体育精神。赛后,由温州中学曾橙橙对温州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学校依据《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精神,围绕基础性课程、特长生选修课程、拓展性选修课程三个维度架构学校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从课堂教学、大课间、班级联赛、体质健康四个方面构成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业质量评价体系,通过科学、系统、兴趣多个层次,全面提升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
最后,浙江省教研室体育教研员余立峰作总结发言。他表示,高中体育学练评一致性新样态是浙江省教学转型的有益尝试,强调在课中、课后嵌入系列比赛。同时,需要教师积极介入学生的各类角色的指导,突出比赛全员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比赛当中,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收益,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为学练评一致性新样态的进一步落地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为全省普通高中“学练评”一致性学校体育提供有效的典型案例,进一步推进浙江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提升高中体育教师关键问题解决能力。也为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之路,加快推进学校体育实践问题研究,更好地服务教育教学实践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