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8日至30日,萧山中学、瑞安中学、龙泉中学和苍南中学四校联合举行“学科思维·迁移与应用|培养真实问题解决者”学术节活动。温州市朱伟名师工作全体成员参与此次活动。本次活动设专家讲座、同课异构展示、评课议课交流等形式,共同探索学科思维的培养与迁移应用,助力学生学科素养的全面提升。
活动在瑞安中学隆重开幕。出席开幕式的嘉宾瑞安市教育局副局长夏盛良,他在会上指出,本次活动不仅是一次对教育本质的深入思索与细致研究,更是一次教育创新理念的深化与实践探索。这既是我们对国家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的积极响应,也是我们致力于提升教育质量、培育新时代杰出人才的坚定信念与实际行动。他强调,萧山中学与龙泉中学、瑞安中学与苍南中学作为结对帮扶的典范,不仅在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本次开创性地实施四校教研联动学术交流,更为全省的结对帮扶工作树立了新的标杆。
王安国校长致开幕词。他说,萧山中学、瑞安中学、龙泉中学和苍南中学作为浙江省各区域领军学校,各自承载着光荣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此次活动的举办,不仅是一次学术交流的盛会,更是一次教育理念的碰撞与融合。他相信,通过四校之间的深入交流与合作,能够激发新的教育灵感,共同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搭建更加广阔的舞台。
随后,知名高中教育教学研究专家应邀作《三“思”而行:高中课堂的变革行动》的专题学术报告。报告聚焦当前教育改革的前沿动态,深度剖析了思路—课程改革、思维—课堂转型、思想—理念创新三大核心内容,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路与策略。此次报告拓宽了老师们的教育视野,更为将来在教学实践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真实问题解决能力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观课议课
瑞安中学李理卯老师引领学生析“选景”之巧、赏“造景”之美、探“融情”之深,依托文体、细读文本内容,从景衰与意闲的矛盾中激发辩证思维,探寻郁达夫散文的审美意趣。
萧山中学钱诗韵老师立足真实问题情境,创设小红书笔记活动,引导学生由景入情,体悟郁达夫笔下的生命思考,以介绍词形式总结课堂收获。
第三节课由苍南中学林霞老师带来“秋色中的审美意趣——《故都的秋》品读”的精彩课程。林老师以品读景物描写,探究审美情趣为总任务,带领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完成课堂学习,通过朗读品味、比读探究等多种方式深入文本,讨论郁达夫的审美意趣。
课后,浙江省高中语文特级教师蔡瑞琛老师进行了精彩点评。蔡老师高度肯定了三位老师的课堂表现,三堂课同课异构,各有特色,既有文本研读型课堂,也有活动生成型课堂,为学生语文学科思维的培养做出了有益尝试。蔡老师强调,语文学科思维的发展,要建立在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的学习的基础之上来实现,在语言建构与运用过程中,要特别重视语感培养、语理归纳和语境运用。
研题解惑
萧山中学的朱旖旎老师在对试题的分析中,融入了自身对语文学科思维认知能力的理解,同时呈现了个人的原创试题,令人眼前一亮。
瑞安中学的周树格老师针对语文学习中的赏析难点,分享了一套有助于提升学生鉴赏能力的体系化操作方式,令人印象深刻。
专家引领
杭州余杭区教育发展研究学院普高语文教研员、省特级教师杨仕威老师做了题为“渗透学科思维,提升课堂品质”的讲座。杨老师围绕学科思维与单元学习任务,结合教学案例与例题,详细阐述了在教学中落实学科思维的策略:语文教学应着重于思维方式的传授与学习,以“大概念”为核心,精准把握各类文体的思维特点,为学生提供多元的思维视角和思维框架;并以学习任务为驱动,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杨老师从课标要求到命题导向再到教学启示,精准把脉,理据严谨,思考精深,使人豁然开朗。